阿里巴巴于2003年成立C2C零售平臺淘寶網,首創(chuàng)“免費會員交易+阿里旺旺+支付寶”模式,為注冊會員免費提供買賣雙方自由交易的平臺,配套即時通訊工具阿里旺旺用于溝通商品買賣信息,發(fā)布支付寶保障線上交易的支付安全,大幅減少了交易環(huán)節(jié)和渠道費用,提升了商品銷售效率,在免費模式下迅速聚集了海量商家,實現(xiàn)了銷售規(guī)模和用戶數量的指數級增長。2010年淘寶GMV達4,000億元,成功超越最大競爭對手Ebay,自此穩(wěn)坐中國C2C電商的頭把交椅。
消費升級拉動B2C占比提升,天貓成為增長引擎。淘寶搜索流量開始向銷量高、評價優(yōu)的大商家傾斜,推動了淘品牌的成長。B2C電商市場興起,阿里趁勢推出淘寶商城(后更名為天貓),吸引品牌商入駐平臺,開設官方旗艦店。傳統(tǒng)品牌觸電的優(yōu)質流量和優(yōu)惠價格將大量線下買家成功轉化為網購人群,推動天貓GMV實現(xiàn)快速增長,成為阿里零售業(yè)務的增長引擎。天貓在B2C電商市場份額過半,穩(wěn)居第一,進一步鞏固了阿里的電商龍頭地位。
自建物流優(yōu)勢推動京東實現(xiàn)快速崛起。2009年,專注于3C品類的京東做出了兩個重大決定:發(fā)展為全品類 B2C 電商平臺和自建物流基礎設施。京東以“低價正品”理念對淘寶進行降維打擊,同時通過自有物流高效、優(yōu)質的服務迅速打開知名度,成長為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。
線上用戶紅利消退,存量用戶競爭加劇。2017年拼多多強勢入局后,電商平臺用戶總數與網民總數的差值持續(xù)擴大,線上存量用戶的爭奪已進入生死存亡階段,頭部搜索電商的單客獲客成本攀升至200元以上,通過加大營銷投入拉動用戶增長的邊際效益持續(xù)減少,開拓新的流量入口成為維持規(guī)模高增長的關鍵。
社交流量存在天然壁壘,拼多多實現(xiàn)快速崛起。根據Trustdata的數據,2018年上半年社交 APP日均啟動次數為19.1次,日均使用時長為34分鐘,相比于電商APP(日均啟動次數4.0次,日均使用時長6分鐘),微信、QQ等即時通信軟件可滿足日常溝通交流的需求,用戶粘性優(yōu)勢顯著。2018年即時通信用戶占全體網民比重達96%,同期網購用戶滲透率為74%,社交流量池仍存在較大的紅利空間。
另一方面,微信月活躍賬戶數與阿里系電商平臺月活躍用戶數差值高達4億,而騰訊和阿里兩大互聯(lián)網陣營對峙,使得來自淘寶和天貓的商品鏈接無法在微信中直接打開和購買,拼多多在競爭相對寬松的環(huán)境中對微信社交流量進行商品變現(xiàn),實現(xiàn)了快速崛起。
優(yōu)惠政策激勵社交裂變。在消費端,拼多多以拼團模式為用戶提供低價爆品和交互式的購物體驗,通過邀請好友獲取優(yōu)惠等激勵模式實現(xiàn)社交裂變,快速擴大消費者基礎、提升平臺知名度、搶占電商市場份額。在供應端,主推C2M模式,直接對接長尾供應商和工廠,壓縮供應鏈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實現(xiàn)低價。
長尾商家外溢紅利助力野蠻生長。由于B2C電商興起和來自監(jiān)管層面的壓力加劇,淘寶在2016年展開了嚴厲的打假行動,關閉店鋪超過20萬家,隨后聚劃算也正式劃歸天貓,平臺走向品牌化,擺脫“低價、低質”的標簽,由此淘汰了一部分低端供應鏈商家
另一方面,由于淘寶的搜索流量分配逐漸傾向品牌商和大商家,平臺流量成本較高,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。在經營不善的情況下,京東也放棄了拍拍網,專注自營和優(yōu)質的第三方平臺商家服務。拼多多的出現(xiàn)為利潤微薄、庫存壓力大的長尾商家提供了低門檻、低成本的銷售平臺,由此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駐。
上線營銷系統(tǒng),分布式AI提升商家廣告轉化率。2017年4月拼多多推出線上營銷系統(tǒng),同時砍去自營商城,徹底轉型為第三方平臺。由于拼多多不設置交易傭金,僅代微信收取0.6%的支付費用,線上營銷服務由此成為拼多多最主要的收入來源。據商家反饋來看,拼多多廣告ROI目前明顯高于阿里、京東等搜索電商平臺。
農產品電商空間較大,拼多多優(yōu)勢突出。根據農業(yè)部規(guī)劃,2020年我國農產品電商銷售規(guī)模將達到8,000億元,預計農產品電商市場將保持48.6%的年度復合增長,發(fā)展空間廣闊。2018年拼多多平臺農產品/農副產品訂單總額達653億元,同比增長233%;注冊地址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平臺商戶超過14萬家,年訂單總額達162億元,預計帶動當地物流、運營、農產品加工等新增就業(yè)崗位超過30萬個。
當前全國756個電商進農村示范縣中,67%為貧困縣。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農產品上行和未來冷鏈物流能力提升的背景下,拼多多農產品電商優(yōu)勢有望進一步凸顯。
市場下沉競爭力強,滿足低線市場消費升級需求。相比于生活節(jié)奏快、壓力大的一二線城市用戶,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,閑暇時間長,對商品價格敏感度更高,拼多多的低價拼團模式和“多多果園”等游戲式購物體驗同時滿足了社交、休閑和購物的需求,在低線市場中的用戶滲透率更高。與淘寶和京東相比,拼多多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競爭優(yōu)勢更加顯著,用戶占比超過60%。
借助社交流量紅利東風,拼多多用戶規(guī)模實現(xiàn)快速增長,截至 2018Q4年活躍買家數達4.19億人,月活躍用戶數達2.73億人。根據 QuestMobile 的統(tǒng)計,拼多多在月人均使用時長和月人均使用次數方面優(yōu)于行業(yè)月活躍用戶數排名前五APP的平均值(2018年7月);2018Q4活躍買家年消費金額穩(wěn)步提升至1,127元,年人均訂單從2017年的17.6次增加到 2018年的26.5次,用戶粘性持續(xù)增加。
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、線上紅利減退以及行業(yè)基數持續(xù)擴大的多重影響下,線上零售商品銷售規(guī)模增速持續(xù)走低。拼多多憑借低價拼團的差異化競爭優(yōu)勢,快速占領了淘寶品牌化趨勢下被忽視的低端市場,在社交流量紅利、商家外溢紅利和市場下沉紅利的加持下,GMV實現(xiàn)爆發(fā)式增長。2018年拼多多GMV達4,716億元,同比增長234%。
拼多多季度新增活躍買家持續(xù)減少。2018Q4阿里通過淘寶界面改版、支付寶引流等獲客措施加速市場下沉,年活躍買家凈增3,500萬人,其中超過70%來自于三線及以下城市。同期拼多多新增3,300萬年活躍買家,年活躍買家占微信月活躍用戶數量的比重已達45%,微信社交流量紅利的可開拓空間縮小近半。
截至2018年10月,拼多多與手機淘寶的用戶重合率達到49%,與京東的用戶重合率達36%;隨著阿里、京東、蘇寧等入局低價拼團業(yè)務、加速市場下沉,拼多多開始品牌化升級,各電商平臺之間的用戶重合度將進一步上升,純電商模式的用戶爭奪已進入生死存亡階段。
GMV指代商品銷售總規(guī)模,由于網購存在取消訂單、退貨等常見情況,電商平臺公布的GMV往往摻雜著一定的水分。當前各大電商平臺的GMV 統(tǒng)計口徑如下:
(1)阿里:下單即計入GMV,無論是否支付、成交、退貨,含稅費及運費。剔除部分大額交易如某人某一天的特大額訂單。在2015年年報中,超過10萬元人民幣的大額物品也計入GMV。
(2)京東:2017Q2及以前,線上及移動端下單即計入GMV,無論是否支付、成交、退貨,含稅費及運費,剔除2000元以上實際未成交的訂單,剔除10萬以上所有產品和服務訂單,剔除單日購買總額超過100萬元的用戶的所有訂單。2017Q3至今,京東GMV 統(tǒng)計口徑放寬,線上及移動端下單即計入GMV,無論是否支付、成交、退貨,含稅費及運費,剔除部分友商定義的大額訂單。
(3)蘇寧:完成收款及配送服務的訂單金額,并剔除退貨訂單,含稅費及運費。
(4)拼多多:指在拼多多平臺上成交的所有產品和服務的訂單價值,無論是否實際銷售、送達、退貨。包郵商家可在銷售價格中嵌入運費,這一部分運費也包含在GMV中。為排除非正常交易影響,剔除日交易額超過10萬元的交易活動。
與傳統(tǒng)的搜索式電商平臺相比,拼多多砍掉了“購物車”這一傳統(tǒng)網購環(huán)節(jié),直接促成商品頁一鍵下單,減少用戶決策環(huán)節(jié),有效激勵沖動消費。由于下單即計入平臺GMV,其中可能包含了較多的未付款/未發(fā)貨等訂單金額。我們根據拼多多公布的交易傭金收入(即支付給微信的支付手續(xù)費,固定的支付費率為0.6%)對實際GMV進行了測算。
官方公布GMV的膨脹效應持續(xù)增強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拼多多官方公布的GMV數據與我們按照傭金費率測算的實際GMV數據的差距在逐步擴大,可能的原因包括:
(1)平臺未實際銷售、送達、退貨的訂單比例增加,可能存在刷單現(xiàn)象,GMV數據的水分增加,實際成交額可能比現(xiàn)在公布的情況要差一些;(2)根據拼多多官方發(fā)言,平臺對優(yōu)質商家實施了費率優(yōu)惠和補貼等,這部分費用體現(xiàn)在傭金收入中,直接減少了傭金收入。
年化高增長的背后,單季度GMV增速下滑更快。當前拼多多公布的12個月GMV同比增速一定程度上“延長”了爆發(fā)式增長,讓高增長“看上去”更久、更平穩(wěn),但年化增速的平滑效應模糊了實際增速,拼多多的季度增長隨著基數擴大持續(xù)放緩,維持高增長的壓力逐漸增加。
營銷平臺有效提升盈利能力,快速縮小與阿里之間的創(chuàng)收效率差。自2017年4月上線營銷系統(tǒng)以來,線上營銷服務成為了拼多多最主要的收入來源,拉動整體營業(yè)收入實現(xiàn)快速增長。拼多多成功轉型輕資產運營,平臺毛利率大幅優(yōu)化。2018Q4活躍買家人均貢獻營業(yè)收入(ARPU)達314元,同期阿里為361元。
測算季度貨幣化率下滑。從拼多多公布的年貨幣化率來看,平臺貨幣化率持續(xù)快速提升至2.78%,但從測算的季度貨幣化率來看,自2018Q2以來,拼多多的貨幣化率連續(xù)兩個季度下滑,我們認為這與拼多多GMV的情況相似,可能存在的原因為:(1)GMV水分變大;(2)商家補貼增加,傭金收入減少,貨幣化率下滑。
健康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企業(yè)的長期GMV增速和收入增速的走勢必將保持一致,貨幣化率是否保持穩(wěn)健提升,對于還原拼多多的真實增長潛力至關重要,該指標未來幾個季度的走勢也將對拼多多的估值產生直接影響。
阿里品牌化程度提高,貨幣化率大幅提升。從阿里的發(fā)展軌跡來看拼多多未來貨幣化率的提升空間:
(1)天貓B2C電商的GMV占比逐步提升至44%,成為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GMV增長的主要驅動力,帶來傭金收入同比增加(淘寶0傭金,天貓為3%-6%),同時品牌商入駐也為阿里巴巴帶來了支付意愿/支付能力更強的在線營銷服務的目標用戶,推動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快速增長(2017Q2/2017Q3 同比增長 65%/58%);
(2)淘寶2016年開始大力推動品牌化,流量資源向銷量高、服務好的淘品牌等優(yōu)質商家傾斜,逐步改善淘寶早期商品質量層次不齊的刻板印象,也將主要精力放在對關鍵詞搜索等服務有更高支付能力的大商家上,提升在線營銷服務收入質量。
拼多多目前已經開始對高質量商家提供流量傾斜和傭金優(yōu)惠,短期貨幣化率提升速度將放緩。長期來看,拼多多貨幣化率的提升分為兩方面:
(1)傭金收入增長:拼多多當前在線營銷服務/傭金收入比重為90%/10%,近期加大對優(yōu)質商家的支持,主動降低傭金費率,預計未來將逐步回升并穩(wěn)定在0.6%的水平,提升空間并不大。
(2)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增長:營銷收入增長主要依賴于體量(GMV)和質量(用戶參與度)的同步提升帶來的廣告轉化效率提高,以及高質量、大品牌商家(支付意愿/能力更強的營銷服務用戶)的增長。一方面,拼多多已經啟動“新品牌計劃”,扶持優(yōu)質廠家打造“拼品牌”。
另一方面,拼多多開設品牌館,加大傳統(tǒng)品牌的引進力度,但“低價”標簽和相對較差的平臺形象使得拼多多在與天貓、京東等傳統(tǒng)B2C電商的競爭中的優(yōu)勢大幅減弱。我們預計,拼多多貨幣化率提升速度將顯著放緩,2019年或將小幅提升至3%左右。
客單價低,商家經營壓力大,提高貨幣化率將損害商家紅利。2018年拼多多客單價為1,127元,僅為用戶數量相當時期的淘寶的四分之一,可見“低價”仍然是拼多多最重要的標簽。
據我們測算,拼多多每單成交價格僅為42元,以3%的平臺貨幣化率作為拼多多的渠道成本,拼多多商家總費用率為13%-18%。大部分拼多多商家都是國內制造業(yè)中的長尾工廠,毛利率水平低,面臨的經營壓力已經較大,難以支撐更高的渠道成本。
拼多多業(yè)務模式較為單一,缺乏物流、線下等競爭壁壘,較難支撐高估值水平。拼多多流量獲取高度依賴微信,在競爭對手紛紛投資新零售、開拓新流量入口之際,拼多多缺少線下布局和物流、金融等供應鏈配套基礎設施,只能通過高昂的廣告投放來建立起品牌知名度,以高頻補貼、促銷優(yōu)惠提升商家和消費者的參與度,希望能快速建立起規(guī)模壁壘。然而,搜索流量紅利見頂,社交流量開發(fā)近半,純電商模式的用戶爭奪已進入生死存亡階段,依托高額營銷投入帶來用戶增長的邊際效益在持續(xù)減少,過分看重營銷的發(fā)展模式或將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。
截至2019年5月9日美股收盤,阿里PS(TTM)為9.15。由于阿里的估值中包含了新零售、菜鳥、國際化、云計算、數媒娛樂等多項仍處于虧損狀態(tài)的業(yè)務,預計核心營銷業(yè)務的 PS 估值水平應該更高。對標阿里,給予拼多多1.2-1.6倍估值折價,預計拼多多的合理PS估值為10.98-14.64倍,取6.7作為固定匯率,預計2019年市值為228-285億美元。
瑪氏中國|2025年度瑪氏箭牌北京區(qū)域包材及原材料倉儲(VMI)項目
2355 閱讀15倍爆發(fā)式增長,網絡貨運行業(yè)跑出了一匹黑馬
965 閱讀京東物流一線員工日10周年:為5年、10年老員工授勛,為15000名標桿頒獎
892 閱讀京東物流喀什倉正式運營:南疆多縣市當天可送貨上門
826 閱讀?16億美元大手筆!這家物流巨頭被UPS收購
768 閱讀閃電倉到底靠不靠譜?從倉儲操作看它的真實挑戰(zhàn)
773 閱讀國務院同意15個城市(地區(qū))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(qū)
672 閱讀德邦快遞“管家式服務”筑造工業(yè)園物流新模式
692 閱讀國內首套大容量工業(yè)園區(qū)級分散式風電項目正式開工
708 閱讀4月1-27日全國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72.8萬輛,同比增長24%
686 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