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源自斗山集團官網
“擔心安全問題,韓國擬不再引進中國產港機”,相信這樣一個標題很快就會傳遍港航媒體,不過事實并非如此,據(jù)首爾經濟日報,出于安全考慮,韓國各港口港務局將優(yōu)先引入韓國產港機,幾個新的自動化碼頭項目,釜山新港2-5期(今年下半年投產)、2-6期自動化碼頭(2026年竣工),光陽港自動化碼頭(2026年竣工)都將使用韓國產港機。仁川港灣公社(即港務局)從今年上半年起,在港口運營商招標時,給有意引入韓國產港機的企業(yè)加分(仁川新港開發(fā)也以自動化為目標)。釜山港灣公社的一名官員表示,港口是國家基礎設施,存在外國設備寡頭壟斷問題。不過早在2020年,釜山港灣公社就從韓國本土企業(yè)斗山(Doosan)重工訂購了12臺場橋用于釜山新港2-5期碼頭,并計劃在2-6期碼頭也使用韓企的設備。因此,新聞的落點更偏重于港機本土化。
近一兩年,不斷有海外媒體炮制中國岸橋威脅輪,指出中國產港機(尤其是岸橋)攜帶先進傳感器,可以收集情報或進行遠程操作與破壞,與智能、自動化有關的遠控岸橋、場橋是懷疑的焦點。(詳見“中國造岸橋是間諜工具?無稽之談“)。美國、韓國政府因此先后對中國制造的港機進行清查,美國港務局協(xié)會此前已經發(fā)布聲明稱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任何因港機導致的安全漏洞,不過呼吁補貼美國港機生產,韓國則將根據(jù)調查結果決定后續(xù)措施,現(xiàn)在看來,港機國產化也是韓國的答案。而且,韓國的目標不僅僅是港機。
港口圈(ID:gangkouquan)認為,從各類新聞中,除了安全,我們還可以提取出兩個關鍵詞:自動化與國產。當港口自動化、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時,港機國產化也有些出人意料的流行起來。技術的全球化與設備生產的脫鉤,是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建設中的一對矛盾。
韓國在2000年代初期就將自動化港口作為政策的一部分,曾經有望繼鹿特丹后建成世界上第二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,光陽港率先提出引入自動化技術,但因成本、貨量等原因擱置。釜山北港(舊釜山港)神仙臺碼頭于2005年導入堆場自動化設備,后續(xù)釜山新港的PNIT、PNC、HJNC、HPNT、BNCT碼頭,仁川港的SNCT、HJCT也采用了堆場自動化技術,處于半自動化狀態(tài),目前只有釜山新港二期BCT使用了遠控岸橋,還沒有碼頭運用無人集卡實現(xiàn)水平運輸自動化。
在設備及技術方面,2003年至2008年,韓國港機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從8.1%下滑到3.9%,2013年后幾乎歸零。據(jù)韓國海洋與水產部,目前韓國主要港口的876臺港機中,478臺由中國制造,占比54.6%,韓國本土企業(yè)斗山重工與現(xiàn)代重工等企業(yè)制造的有389臺。4月17日,釜山港灣公社考察了本土港機制造商,已訂購、計劃引入的國產港機共計9臺岸橋,46臺場橋,這是釜山港時隔10年再次引入國產港機,此前釜山新港引進的83臺港機全部為中國制造。
至于TOS與自動化控制系統(tǒng),韓國港口并不擔心TOS,韓企EUSU HOLDINGS(前韓進海運控股)旗下的CyberLogitec,開發(fā)的OPUS TOS支持服務于釜山新港BNCT,也支持自動化集裝箱碼頭(在欽州自動化碼頭成功部署),在包括巴生港、杰貝阿里港、丹吉爾地中海港30多個碼頭運行,HYUNDAI MOVEX的HYUNDAI MOVEX也是韓國自動化碼頭的選擇(如釜山新港的HPNT與仁川港的SNCT);但港機控制系統(tǒng)大多采購自ABB與西門子,韓企收獲電氣(Seoho Electric)是唯一一家技術實力夠硬的企業(yè),不過主要訂單源自國外(如新加坡巴西班讓碼頭)。
因此,在集裝箱港口自動化進程顯著落后于中國后,韓國政府正在重新修訂第三次港口發(fā)展基本規(guī)劃(2021-2030),將港口的自動化與智能化作為重點任務,研發(fā)全自動技術和裝備(將AI與自動化技術與港機及控制系統(tǒng)相結合),擴大自動化碼頭規(guī)模和占比。具體包括:建設世界級的特大智慧港口,在釜山新港和鎮(zhèn)海新港(Jinhae New Port,釜山港新港區(qū))建設巨型智慧港口,將貨物處理速度提高35%;到2026年,仁川新港與光陽港轉化為全自動化碼頭,在光陽港構建全自動化港口試驗基地,通過光陽港試驗基地完成鎮(zhèn)海新港自動化,到2029年建成鎮(zhèn)海新港;吸納14000億韓元(約人民幣72.77億)私人投資開發(fā)港口腹地園區(qū),修改園區(qū)準入規(guī)定,吸引外企與國企回流;到2031年,智能港口技術產業(yè)中,韓國企業(yè)的國內市場份額從6.7%增長到90%,全球市場份額從2.4%上升到10%,零部件國產化率從29.3%提高到65%。
在規(guī)劃中,光陽港自動化試驗基地全部使用韓企,專門讓韓企測試智能港口技術,讓他們先在韓國積累業(yè)績,再進軍海外。在脫鉤與去全球化成為流行詞的今天,韓國想集國企之力在3-4年內攻克全自動化碼頭技術,在10年內實現(xiàn)港機及技術的本土化,并不讓人奇怪。不過,問題光陽港已經遇到了,港機不只是零件拼接,還有控制系統(tǒng)與部署,在自動化碼頭運營與現(xiàn)代化的港機建造及管理中,目標是無人化,但過程中卻處處缺不了人,自動化碼頭是一個綜合工程,設備、系統(tǒng)、技術緊密協(xié)同,各產業(yè)的開發(fā)需要人,產業(yè)間的聯(lián)系與溝通需要人,而這些人并不為一國獨有,也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培養(yǎng)起來的。光陽港推進自動化中高薪也很難請到人才,根源是人才與技術缺乏,以及流動不暢,這與一切都要本土化一體兩面。100%國產化不論在哪里都是一句很好聽的口號,但小圈100%不信。
瑪氏中國|2025年度瑪氏箭牌北京區(qū)域包材及原材料倉儲(VMI)項目
2180 閱讀華為的物流“布局”,為何備受關注?
1411 閱讀北美倉配一體機會和風險
1236 閱讀?年營收15億的跨境物流企業(yè)要上市
972 閱讀縱騰集團借殼上市,6.4億收購A股上市公司綠康生化
910 閱讀解秘粵港澳大灣區(qū)規(guī)模最大的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——廣州東部公鐵聯(lián)運樞紐
910 閱讀TEMU美區(qū)半托管即將開放國內發(fā)貨模式
785 閱讀京東物流一線員工日10周年:為5年、10年老員工授勛,為15000名標桿頒獎
738 閱讀2024年快遞滿意度出爐:順豐、京東快遞排名最高
725 閱讀TikTok撤換美國電商負責人,抖音前副總裁木青上位
663 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