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采購交期?
有人說這是采購員從下單買料到物料到達的時間。
這樣理解對嗎?
不對!
因為這是采購前置期或者叫采購周期而不是采購交期。
讀到這里,相信有的讀者已經(jīng)懵了。難道采購前置期、采購周期與采購交期不是一回事嗎?
好了,筆者不賣關子了。接下來給讀者朋友們詳細介紹采購交期。
采購交期是指采購員從收到采購需求到物料驗收入庫的時間,一般包含以下三個時間段:
(1)采購訂單準備前置期
這是給采購員了解需求、定商定價、創(chuàng)建訂單、完成審批并將采購訂單下發(fā)給供應商的時間。同時還包括供應商了解需求、確認庫存和交期、承諾訂單的時間。一般需要3-7天完成。在甲乙雙方對采購訂單簽字蓋章之后,即進入采購前置期。
(2)采購前置期
采購前置期也叫采購周期。通常,采購前置期會有以下三種情況,需要被區(qū)別管理:
?往往在有專供料(金額較大)且采購訂單不穩(wěn)定的情況下,供應商不會冒險儲備專供料。因此,供應商只有接到采購訂單才會買料、生產(chǎn)和運送。在這種情況下,采購前置期等于訂料前置期+生產(chǎn)前置期+運送前置期,一般大于4周;
?在備料且有產(chǎn)能的情況下,當供應商接到采購訂單時,即會安排生產(chǎn)和運送。在這種情況下,采購前置期等于生產(chǎn)前置期+運送前置期,一般在2-4周;
?在有現(xiàn)貨的情況下,當供應商接到采購訂單時,會安排送貨。在這種情況下,采購前置期等于運送前置期,一般在1-2周。
那么,在物料到達甲方倉庫之后,在生產(chǎn)領料之前,還有哪些前置期呢?
(3)入庫檢驗前置期
你會以為入庫檢驗前置期就是入庫+檢驗的時間嗎?錯!
因為還有留樣+QA審批+QA釋放。
在一些管理松散的公司,總時長需要一到兩周才能完成。
可見,當你制定采購計劃時,如果只考慮采購前置期,而不是采購交期,就會導致采購員沒有時間與供應商簽署采購訂單,倉庫和質(zhì)保也沒有時間入庫+檢驗+……等,在現(xiàn)實中往往只能依賴高庫存掩蓋問題。
介紹完采購交期,接下來介紹管理采購交期的方法。
仔細想想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采購交期的長短決定了供應鏈的柔性和周轉(zhuǎn)庫存量。具體來說,采購交期越短,供應鏈的反應就會越快,周轉(zhuǎn)庫存就會越少。
例如,如果將采購訂單準備前置期從7天壓縮到3天,在處理緊急采購需求時,供應商就能提早四天安排買料、生產(chǎn)或發(fā)運,也就意味著會早到貨4天;同樣的,如果將入庫檢驗前置期從7天壓縮到3天,就意味著原料周轉(zhuǎn)庫存天數(shù)從7天縮短為3天,庫存金額大幅下降。
那么問題來了,如何壓縮采購訂單準備前置期呢?
方法是,你要拿放大鏡把采購訂單準備前置期打開,看一看時間都是怎么耗用的。
例如,有的公司還在采取“一單一價”的原始方式訂料。那么,采購員就需要1-3天完成議價,再用1-3天走完內(nèi)部訂單審批流程(越是管理原始的公司,審批越復雜),再給供應商1-3天完成訂單評審并簽字蓋章,合計平均耗時7天。
那么,該怎么縮短采購訂單準備前置期呢?
可以采取如下三個方法:
(1)將定價環(huán)節(jié)從采購訂單準備前置期分離。例如,有的大宗物資可以先下訂單事后定價;或者根據(jù)主計劃提前定價(前提是主計劃準確性較高);
(2)梳理各級別人員的權責利,簡化內(nèi)部采購訂單審批流程;
(3)通過SRM要求供應商在24小時內(nèi)確認采購訂單。
通過這套組合拳,采購訂單準備前置期可以從平均耗時7天降低到1-3天。
壓縮完采購訂單準備前置期后,我們再來研究如何壓縮采購前置期。
主要的方法是升級訂料模式,要從由采購訂單指導供應商買料+生產(chǎn)+運送升級為由采購預測指導供應商買料,由采購訂單指導供應商生產(chǎn),由交貨計劃指導供應商運送,這樣采購前置期就可以由供應商買料+供應商生產(chǎn)+供應商運送,通常大于30天,壓縮為供應商運送,通常5-7天。
當然,如果你的公司在供應市場上有足夠的話語權,可以要求供應商提供VMI服務(寄售往往受限于甲方的庫容限制和庫存管理能力的限制,難以搞成),將采購前置期縮短為24小時。
如果物料的體積較大,必須要進行零庫存管理,可以要求供應商提供JIT服務,例如要求每4個小時補貨一次。
可見,隨著訂料模式的不斷升級,從采購訂單(大于30天),采購預測+訂單(5-7天),VMI(24小時)到JIT(4小時),采購前置期可以被大幅壓縮,前提是你的公司在供應市場上有足夠的話語權。
講完壓縮采購前置期的方法,接下來我們一起研究如何壓縮入庫和檢驗的前置期。
(1)入庫
用RFID掃碼代替人工入賬,用自動倉庫替代人工,每次入庫時間可以縮短若干小時。
(2)檢驗
學汽車行業(yè),實施APQP,在供應商端解決質(zhì)量問題,來料免檢??梢詫r長從1-3天縮短為零。
讀到這里,不知你是否有一種大開眼界的感覺,發(fā)現(xiàn)原來在系統(tǒng)的管理之后,物料的采購交期可以大大縮短。
但是,對于很多需求管理不善的企業(yè),由于銷售訂單頻繁的增加和取消,即使把采購交期壓縮到最低,采購依然難逃到處救火、疲于奔命的局面。這個時候應該怎么辦呢?
你要意識到,是需求指導供應,而不是供應指導需求。
也就是說,如果你的公司在需求端管理得水襠尿褲、毫無章法,在供應端管理得再精益也沒有多大作用。
在這種情況下,你把采購交期管理到“天”就意味著只要銷售訂單一變,排產(chǎn)一動,物料數(shù)量或交期就要跟著變,這簡直就是自找麻煩。倒不如把采購交期的顆粒度從“天”變?yōu)椤爸堋保簿褪钦f,你不需要供應商必須在某一天把料送到,而是在某一周的任何一天送到都行。
同樣的,對于采購交期中的采購前置期和入庫檢驗前置期,你不需要精確到天,而是到周。例如,采購前置期一律按7天、14天、21天、28天依次管理(如果采購前置期實際是5天,就多給2天,按7天管理),入庫檢驗前置期統(tǒng)一為7天(實際可能5天就夠)。
通過這種簡化的管理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物料齊套反而變得容易了,采購員也不用每天緊張兮兮的擔心物料不按時到達導致停產(chǎn)。雖然周轉(zhuǎn)庫存會增加一點點,但是考慮到帶來的便利和前置期的確定性,這種采購交期的管理方法,或許才適合絕大多數(shù)企業(yè)。
可見,采購交期管理不是簡單的模仿別人,更不是鉆牛角尖,而是一場聰明人的游戲。
只有充分自知者,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采購交期管理辦法。
京東物流遼寧省京東幫服資源招商
1400 閱讀年營收2萬億、凈利潤下滑至90億,大宗供應鏈五巨頭業(yè)績出爐!
1023 閱讀兩大物流國企成立合資公司,意欲何為?
956 閱讀行業(yè)首創(chuàng)!52名卡友數(shù)字人集體亮相
912 閱讀深圳首發(fā)!順豐同城與肯德基推出無人車智能配送服務
776 閱讀AI賦能車輪上的聲音 路歌第十一屆“5·2卡友節(jié)”圓滿舉辦
707 閱讀破局與重生:傳統(tǒng)國際貨代如何通過數(shù)字化轉(zhuǎn)型實現(xiàn)戰(zhàn)略突圍
768 閱讀運滿滿江浙滬上線“即時單”業(yè)務,打造極速貨運新體驗
734 閱讀物流企業(yè)銷售激勵背后的秘密
651 閱讀關稅大戰(zhàn)遇上全球供應鏈:蘋果公司深度研究與戰(zhàn)略推演
625 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