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日消息,據36氪報道,上海幾何伙伴智能駕駛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幾何伙伴”)已完成總額近4億人民幣的Pre-A系列輪融資。其中,Pre-A1輪由經緯中國獨家投資;Pre-A2輪由小米長江產業(yè)基金領投,百度風投、經緯中國跟投;Pre-A3輪由天使輪股東矽力杰(芯嵐微)、耀途資本、新余逸何(博潤、博物)追加投資,經緯中國繼續(xù)加持,新投資人普華資本跟投。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加速量產新一代架構的自動駕駛軟硬件集成系統(tǒng)。
幾何伙伴成立于2018年10月,基于機器感知和深度學習,采用“低成本、車規(guī)級、高可靠、易量產”的技術路線,為L2-L4級自動駕駛提供“融合感知+智能決策”軟硬件集成系統(tǒng)。具體來說,該公司用自主研發(fā)的4D毫米波成像雷達,代替?zhèn)鹘y(tǒng)的毫米波雷達,實現動靜態(tài)目標的空間信息感知,達到類激光雷達的效果,再加上可見光視覺、紅外成像等多傳感融合,形成全天候全時段的感知模塊;同時,該公司還自主研發(fā)了集“感知、規(guī)劃、決策、控制”為一體的全棧式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軟件與整體解決方案,實現“軟件定義汽車”。
幾何伙伴曾在2019年1月完成60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,由ARM中國生態(tài)產業(yè)基金領投,矽力杰、耀途資本、新余逸何等跟投。該公司核心團隊成員來自航天、華為、上汽、大疆、日本電裝等,在自動駕駛和雷達系統(tǒng)領域有多年豐富經驗。
幾何伙伴CEO薛旦告訴36氪,早在2017年前后,北美福特、通用等主機廠就開始研究低成本的感知融合方案。在諸多車載傳感器中,相機可以成像,但成像效果受制于天氣、光照條件和視覺測距精度;傳統(tǒng)毫米波雷達能提供點坐標和速度信息,但無法提供空間信息(動靜態(tài)目標的輪廓、行為和形態(tài))。如果毫米波雷達也可以成像、輸出點云信息,就可以和相機形成像素級的融合,在獲得高質量環(huán)境感知信息的同時,大大降低成本
瑪氏中國|2025年度瑪氏箭牌北京區(qū)域包材及原材料倉儲(VMI)項目
2180 閱讀華為的物流“布局”,為何備受關注?
1383 閱讀北美倉配一體機會和風險
1208 閱讀?年營收15億的跨境物流企業(yè)要上市
951 閱讀縱騰集團借殼上市,6.4億收購A股上市公司綠康生化
896 閱讀解秘粵港澳大灣區(qū)規(guī)模最大的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——廣州東部公鐵聯(lián)運樞紐
875 閱讀TEMU美區(qū)半托管即將開放國內發(fā)貨模式
778 閱讀京東物流一線員工日10周年:為5年、10年老員工授勛,為15000名標桿頒獎
724 閱讀2024年快遞滿意度出爐:順豐、京東快遞排名最高
683 閱讀TikTok撤換美國電商負責人,抖音前副總裁木青上位
635 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