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華Terminexus全球港口攝影大賽獲獎作品? 作者:田丹
往大了說是“國民經濟的晴雨表”,往小了說是城市向外發(fā)展的24k金“名片”,在這樣的雙重身份加持下,港口在老一輩人的眼中,一直是“香餑餑”一樣的存在。工作穩(wěn)定、體面、收入高,可不就是傳說中的“金飯碗”嗎?
然而,近幾年愿意待在港口的人卻越來越少。不說港口圈曾經報道過的月薪兩萬招不到集卡司機(詳見《月薪20000還招不到司機,為什么?》),在今年年初,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(fā)布的《2022年第四季度“最缺工”的100個職業(yè)排行榜》中,裝卸搬運工、理貨員、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等港口工種也赫然在列。對于坐在辦公室的員工來說或許感受不深,但港口的一線職工一定深有體會,港口這碗飯為什么不香了?我們來細細掰扯掰扯。
放眼世界,中國港口的“卷”有目共睹。英國港口罷工的時候,我們在加班;德國港口罷工的時候,我們在加班;北美港口罷工的時候,我們還在加班。凌晨三點的港口,有人在等交班,有人剛吃上一口熱飯。“地球不爆炸,港口人不放假”,為了保證碼頭的24小時運轉,“三班倒”是基本操作,“兩班倒”也是家常便飯,更不用說之前疫情封港時,連續(xù)幾個月閉環(huán)管理的痛了。
然而,在如此大的工作強度下,中國港口員工的薪酬卻沒能和吞吐量一起“卷”起來。在港口圈(ID:gangkouquan)公布的《中國港口基層員工收入報告》中顯示,13%的港口基層員工收入只有2000-4000元,如果你的月收入超過8000元,就能超過80%的港口基層員工。(詳見《中國港口基層員工收入報告,結果出爐!》)
而在另一篇推文《基本工資60萬,美西碼頭工人還要更多?》一文中,也有圈友幽(xin)默(suan)地表示:掙的也不是很多,才不到我的10倍?!疤焯旒影嗝腿缁ⅲ豢垂べY三千五”,收入和付出不對等,是越來越多人不愿意留在港口的主要原因。
除此之外,大多數港口都遠離市區(qū),相對封閉的工作環(huán)境以及碼頭上冬冷夏熱的工作條件也讓不少人望而卻步。
當然,港口也不是想進就能進的。搶船期時一站就是六七個小時,搶市場業(yè)務時酒量就是吞吐量,在港口工作就得有超出常人的體力與耐力外,但你以為咱就是干“苦力”的嗎?No!如何將幾百個重量不一的集裝箱均勻分配到集裝箱船的各個角落?如何在幾十萬平方米的堆場中最快找到客戶要的箱子?如何瞅準海外港口投資綠地并一舉拿下?別看咱戴著安全帽的樣子平平無奇,但咱的智商可不低,不少港口招聘員工,可都是碩士起。
且不說進港當集卡司機得先拿下A2駕駛證,裝卸特殊貨物要有相應的資格證,在港口技術不斷更新迭代的當下,單是坐在駕駛室操作機械已經不能滿足生產效率的需要,學會如何隔空操作碼頭上的那些“大塊頭”將是今后每一位操作手的必修課。想做港口人,就得活到老學到老。
在多種因素的疊加buff作用下,港口的“金飯碗”光環(huán)自然也就逐漸褪去。其實,港口一線操作人手短缺的現(xiàn)象不僅僅是我國獨有,根據調查顯示,韓國光陽港所有港口工人中,只有5%的人是20多歲,14%是30多歲,其余均為40歲以上。年輕人不愿意進來,老的港口人年齡越來越大,“青黃不接”或將成為港口下一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。
不過,港口圈(ID:gangkouquan)認為,形勢也并非完全悲觀,一方面,越來越多的自動化碼頭出現(xiàn)能夠極大程度緩解港口的勞動力缺口,遠控岸橋的出現(xiàn)也讓碼頭人能夠有機會在一百公里外的辦公室里體驗“都市白領”的工作節(jié)奏;另一方面,在國際國內雙循環(huán)的背景下,港口作為核心的物流樞紐依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,吞吐量和業(yè)績上去了,提高員工福利待遇,給予碼頭一線工人更多體面與尊重,也是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
瑪氏中國|2025年度瑪氏箭牌北京區(qū)域包材及原材料倉儲(VMI)項目
2418 閱讀15倍爆發(fā)式增長,網絡貨運行業(yè)跑出了一匹黑馬
1049 閱讀京東物流一線員工日10周年:為5年、10年老員工授勛,為15000名標桿頒獎
920 閱讀閃電倉到底靠不靠譜?從倉儲操作看它的真實挑戰(zhàn)
871 閱讀京東物流喀什倉正式運營:南疆多縣市當天可送貨上門
868 閱讀?16億美元大手筆!這家物流巨頭被UPS收購
796 閱讀德邦快遞“管家式服務”筑造工業(yè)園物流新模式
790 閱讀國內首套大容量工業(yè)園區(qū)級分散式風電項目正式開工
778 閱讀國務院同意15個城市(地區(qū))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(qū)
728 閱讀4月1-27日全國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72.8萬輛,同比增長24%
728 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