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大部分倉庫而言,收貨是倉庫作業(yè)的開端,只有收貨形成庫存,才有后續(xù)的出庫與庫內作業(yè)。本期我們聊一聊收貨。
倉庫收貨的一般場景為:司機/送貨人員到達倉庫,將送貨單據交給收貨員。收貨員在系統(tǒng)中輸入送貨單號核對收貨單與實物,確認無誤,執(zhí)行實物與系統(tǒng)收貨。
根據操作端的不同,常見系統(tǒng)收貨的方式有兩種:紙單收貨與RF收貨。
紙單收貨時,先確認送貨單據是否無誤。確認無誤先在PC端打印紙質收貨單(送貨單需要存檔,不允許涂改),根據收貨單逐項核對實物,并注明收貨相關信息(數量、質狀態(tài)等),全部核對無畢后,在PC端提交確認。
RF收貨又細分為按SKU收貨、按箱/托收貨。
按SKU收貨的基本操作方式為輸入ASN、SKU、數量執(zhí)行收貨;按箱/托收貨直接是使用RF掃描實物自帶的箱/托碼進行收貨,系統(tǒng)可根據箱/托碼定位到收貨ASN與預收貨行。
從系統(tǒng)角度而言,存在四種不同級別的收貨控制:按單/整單收貨、按行收貨、基于箱/托單元收貨、拆行收貨/部分收貨。
采用何種系統(tǒng)收貨方式主要由SKU特性、物流設備應用情況以及上下游流程銜接決定。
序號 |
操作端 |
收貨方式 |
收貨控制 |
系統(tǒng)提交方式 |
1 |
PC |
紙單收貨 |
按單/整單收貨 |
一次提交 |
2 |
RF |
By SKU收貨 |
按行收貨 拆行收貨/部分收貨 |
多次提交 |
3 |
By箱/托收貨 |
基于箱/托單元收貨 |
多次提交 |
系統(tǒng)收貨的依據是ASN,ASN產生的源頭是PO。在實際業(yè)務過程中,由于PO存在多次履行的情況,一個PO可能對應多個ASN(Advanced Shipping Note)。
基于WMS與上位系統(tǒng)PO與ASN數據交互的差異,實際業(yè)務中存在以下四種場景:
序號 |
場景 |
場景說明 |
數據來源 |
1 |
PO & ASN |
上游ERP下達PO,上游倉庫/承運商提供預約信息,校驗通過后生成ASN |
ERP/OMS等 |
2 |
PO & NO ASN |
較少,一般等同于3處理; 一般存在多次收貨場景 |
|
3 |
NO PO & ASN |
最為常見 一般不允許多次收貨 |
|
4 |
NO PO & NO ASN |
建單與收貨一步操作,即所謂“盲收” |
無系統(tǒng)數據源 |
ASN由ASN行構成,一個ASN對應多個ASN行。
在收貨過程中一條ASN行存在多次收貨的場景,原始的ASN行為“預收行”,對于實際收貨產生的ASN行,叫做“實收行”。ASN/預收行/實收行對應關系如下:
ASN與預收貨
by sku收貨的場景,為了便于WMS定位預收貨行,一般情況下ASN內同一sku只允許存在一個預收行;
by箱/托收貨的場景,每一個箱碼生成一個ASN預收行。一個ASN內同一sku允許存在多個預收行;
無論是哪種收貨控制方式,收貨時,系統(tǒng)都需要根據輸入信息定位到對應的預收行,以便進行后續(xù)校驗與處理。
容器號管理
為便于倉內精細化管理,收貨過程中需要綁定容器號(LPN,LicensePlate Number)。一般而言,若上游包裝自帶箱碼/托盤號,則掃描箱碼/托盤號時自動綁定。若不存在,則需要提前打印容器號進行綁定。
容器號本身并不是一個物理實體,它可以是箱/托碼或其它自定義的一組編碼,并關聯了SKU、數量、批次號、批次屬性、庫位等信息。
FAI(First Article Inspection,首件檢測)
在電商倉庫中,新品首次入庫時需要進行首件檢測,采集新品的長寬高體積等信息,以便后續(xù)根據體積重量推薦庫位/包材等。
系統(tǒng)層面上,SKU資料中存在新品標識。貨品資料集成時,默認為新品。收貨時,系統(tǒng)校驗到該SKU新品標識為“Y”,則跳轉至新品采集頁面,強制用戶填寫相關信息。收貨完畢,將新品標識更新為“N”。
部分倉庫可能會將FAI從收貨功能中獨立出來。如京東“亞一”采用“豎亥”系統(tǒng)進行FAI。收貨完畢,只需將新品放置在“豎亥”測量臺上,系統(tǒng)自動測量長寬高體積重量等信息,并將信息回傳至WMS。
批次屬性采集與校驗
對于需要進行批次管控的貨品,一般會在收貨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批次屬性的采集與校驗。收貨時,系統(tǒng)會根據提前設置好的批次屬性規(guī)則要求用戶采集批次屬性,并根據設定好的校驗規(guī)則進行校驗。
序列號采集與校驗
序列號在庫內的管控存在白盒/黑盒/灰盒等多種模式,其主要差異在于系統(tǒng)是否管控序列號庫存數量與位置。
“白盒”模式下,倉庫嚴格管控序列號在出入與庫內作業(yè),倉庫人員可以通過WMS明確知道序列號庫存數量及任意序列號庫存所在位置。此模式倉內作業(yè)最為繁瑣,對倉庫作業(yè)效率影響較大,因而采用此種模式的不多;
“灰盒”模式下,倉庫只管控序列號的出入,不管控庫內作業(yè),倉庫人員通過系統(tǒng)能知道在庫序列號庫存數量,但不知道具體位置,較為常用;
“黑盒”模式下,倉庫只在出庫環(huán)節(jié)(一般在出庫包裝復核化解)記錄序列號的流向,WMS不管控庫序列號庫存數量與位置。此模式在第三方電商倉庫中較為常見;
一般而言,為了提升倉庫作業(yè)效率,若上游系統(tǒng)有明確的序列號來源與包裝層級結構,收貨環(huán)節(jié)無需進行序列號采集,則一般采用“白盒”模式。若只有序列號來源,無序列號包裝層級關系,則采用“灰盒”模式。若無序列號來源,則往往采用“黑盒”模式。
收貨異常處理
收貨異常主要有兩類:數量異常與質量異常。
數量異常部分,主要是來貨少數與來貨多數。
在PO&ASN、NO PO & ASN場景下,不允許少數與超收。當實物少數時,一般直接拒收或等待實物補齊后再行收貨。當實物多數,倉庫只接收ASN數量,對于多出部分,直接線下帶回;
在PO&NO ASN場景下,一般允許少收、超收與多次收貨,倉庫現場按照實際到貨數量收貨即可。
在NO PO&NO ASN場景下,一般按照實際到貨數量收貨,無系統(tǒng)意義上的少收、超收與多次收貨。
質量異常部分。收貨過程中只對貨品的外包裝進行目視檢查,如包裝是否變形,是否破損等等。針對外包裝類質量異常,是否允許收貨取決于業(yè)務需求。就系統(tǒng)而言,可以通過提前定義質量批次屬性,并在收貨時記錄質量狀態(tài)實現
瑪氏中國|2025年度瑪氏箭牌北京區(qū)域包材及原材料倉儲(VMI)項目
2166 閱讀華為的物流“布局”,為何備受關注?
1376 閱讀快運網點蛻變:做云倉、盈利大增、沖刺億元營收
1324 閱讀北美倉配一體機會和風險
1187 閱讀?年營收15億的跨境物流企業(yè)要上市
930 閱讀縱騰集團借殼上市,6.4億收購A股上市公司綠康生化
889 閱讀解秘粵港澳大灣區(qū)規(guī)模最大的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——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
861 閱讀TEMU美區(qū)半托管即將開放國內發(fā)貨模式
771 閱讀京東物流一線員工日10周年:為5年、10年老員工授勛,為15000名標桿頒獎
717 閱讀海瀾之家5000+門店入駐京東秒送
712 閱讀